毒品的危害,罄竹难书,多少家庭因为它支离破碎,多少人因为它走向犯罪的深渊。
在人生的大海中,虽然我们不能把握风的大小,却可以调整帆的方向。
当身边有许多人通过他们的努力——从毒品中走出来时,让我们感到世上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误入迷途的朋友们,抬起头,挺起胸膛,让自己的生活升起希望,让生命迸发出应有的光,去展翅飞翔!
本刊特开设“寻找戒毒勇士系列报道”,欢迎读者朋友惠稿。
连宁,39岁,一个普通的男人,在小镇上艰辛地经营着一家诊所。但是在回访民警心目中,他是一名“勇士”,2005年走出戒毒所至今,他与“毒魔”斗争了10年。这10年,他就像一个战士一样,与寂寞作斗争,与毒瘾作斗争,与毒友作斗争,与毒贩子作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优秀的“战士”沦为毒品俘虏
连宁1975年出生在临汾一个小县城,自幼聪明好学,成绩优秀,1990年考入石家庄卫校,1993年入伍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对于未来充满了希望。
1996年部队转业后,连宁在家人的资助下开了一家洗煤厂,资产一度达百万以上。然而就在前途一片光明时,他的人生轨迹却因为毒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是2000年的一天,他在临汾出差时得了感冒,住在同房间的朋友告诉他不用吃药,吸食白粉可以缓解。由于对白粉没有戒备心理,再加上好奇,他便吸了第一次,感冒也很快好了。后来,随着吸食次数的增多,他开始上瘾。特别是在2002年,他的洗煤厂生意不顺利,心情不好,加之车祸中右腿骨折,他开始大量求助于毒品,瘾越来越大。那时,他感觉白粉简直就是万能的,不但能够缓解肉体的疼痛,而且还会让人忘却精神的痛苦。很快,开洗煤厂挣的近200万元存款、车子等慢慢地都化作一缕缕轻烟。
在戒毒所里寻找到生命奇迹
2004年11月21日,连宁在一次吸毒中被公安局送到省戒毒所。当时,身体的痛苦和彻夜的难眠折磨着他,甚至让他有了轻生的念头。管教干部一次次与他促膝长谈,终于端正他的思想。
2005年3月15日是母亲六十大寿的日子,他因无法回去而焦虑、心急,内心充满自责。细心的队长得知原因后,特意在其母亲生日那天,把购买的一把精致木梳和生日蛋糕放在连宁面前,让他把为母亲祝福的话写在生日蛋糕上,并且给妻子写一封信。当日,3名民警千里迢迢赶赴临汾,亲自替连宁点燃生日蜡烛,并用DV机拍摄下过生日的场景。民警的到来感动了连宁的母亲、妻子以及其他家人,看到影像中母亲慈祥而又惬意的笑容,看到民警苦口婆心的劝说妻子,连宁惭愧万分,深深地向民警三躹躬表达谢意。
他是一个重生的“战士”
2005年5月11日,强戒6个月的连宁出所了,尽管面临的将是一条曲折而又艰难的涅槃之路,但他还是满怀信心。因为在这特殊的学校,他找回了自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戒毒所受到的教育是连宁成功戒毒的“转变剂”。出所后,依然有毒贩子以各种方式诱惑他,“戒毒就是一分一秒的事情,你如果眼前这一秒失去了控制,那么意味着你将失去你的未来。”每一次,他都会想起民警对他说过的话。此后两年,他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除了家人,联系最多的人就是戒毒所的民警们。他常常在意志薄弱的时候向民警们求助,而民警果断、坚决的话语总能将他从毒魔的边缘拉回来。
家庭的温馨是连宁成功戒毒的“保障剂”。2008年7月13日、2011年4月17日、2014年11月3日,戒毒所民警张俊和三次赴临汾看望他。妻子在绣十字绣,女儿在练习电子琴,儿子在画画,连宁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深深地留在了张俊和的脑海中。
掌握一技之长是连宁成功戒毒的“助推剂”。2005年回家后,连宁开始翻看以前的医学书籍,并考取了医师资格证书。在父亲的帮助下,他在一个偏远小镇上开设了一家药店,2007年在药店的基础上开设一家乡村医疗门诊,三年来已经成功接待患者2000余人,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居民。2008年,他开始向疑难杂症“进攻”,并一步步努力成为当地居民最满意的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