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信开始尝试在日常戒毒工作中引入心理干预,在戒毒所她每隔一周为戒毒人员开展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每隔半年为戒毒人员做一次集体心理讲座,根据重点戒毒人员的需要进行个体心理咨询和治疗。5年来,已有780名戒毒人员接受了她的心理辅导,多名情绪不稳定、绝食或有自杀倾向的戒毒人员在她的心理干预下成功地走出了心理阴影。
戒毒者缘何
“藕断丝连”
对吸毒人员来说,依靠药物进行生理戒毒并不难,但因为心理上对毒品的依赖,重蹈旧辙又开始复吸却是屡见不鲜。为了满足这种感觉,他们便去找寻相应的东西来解脱,或许是毒品,或许是赌博,或许是上网,不厌其烦,周而复始。
林信曾经对吸毒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行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她发现吸毒者具有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或心理不健康。她分析了戒毒者的复吸原因。他们一方面希望能摆脱毒魔的纠缠,重新找回自我,过上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另一方面又为自己深陷毒品的旋涡中不能自拔而怨恨、自责,这就出现了自我不谐调状态,心理持续处于焦虑和抑郁中。家人的不信任、朋友的疏离、社会的歧视使得他们极其渴求的爱、安全感和归属的需要没有办法得到满足,从而使得他们的心理长期处在失衡状态,继而出现了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紧张、强迫症状等。为了摆脱这种状态,最终导致转向毒品寻求暂时解脱,并以此来麻醉自己,这是构成复吸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心入手”
戒毒更有效
戒毒的难点和重点都在解决心瘾问题,而心瘾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心理现象。因此,林信就是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提高在戒毒中吸毒者的认知和控制能力。她给戒毒人员制订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充分运用认知领悟疗法、行为疗法、催眠治疗和音乐治疗。对于有重症抑郁、抑郁性神经症和焦虑症等症状以及有精神障碍的吸毒者,采用心理与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和追踪观察。
市区的吴某有9年的吸毒史,曾经6次自愿戒毒都以失败告终,使他对自己彻底摆脱毒品纠缠完全失去信心,终日抑郁寡言,精神萎靡。5年前因吸食毒品被公安机关查获,并入强制隔离戒毒所接受戒毒治疗。
林信发现后,就专门安排每周一次心理咨询,并让他在戒毒期快结束时参加了几次生涯设计团体辅导和拒毒情景模拟训练。一次次的认知领悟和行为矫正治疗,一次次心灵的沟通与疏导,使吴某在生理上戒除毒瘾的同时,心理上也逐渐开始消除毒品的依赖。
如今,在外地经商的吴某自己开了家服装店,规模也越做越大了。逢年过节,林信总会收到他的祝福短信:“如果没有在戒毒所里你的心理咨询辅导,就没有今天的我了。”
“对于出所的戒毒人员,心理咨询师应积极进行跟踪随访。”林信说,戒毒人员如果出所后仍回到以往的社会关系中,很容易复吸。她认为,戒毒者出所后前1个月,心理咨询师每周可进行1次电话随访,第2个月每2周进行1次随访,第3个月到1年的时间内,可每个月随访1次,如果戒毒人员3年内无复吸行为,则视为理想摆脱“心魔”的骚扰。
林信和她的同事们多数有10年的戒毒工作经历了,他们和戒毒者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戒毒成功之路,她总结了两句:没有什么不可能;毒难戒,但毒能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