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查看: 3079|回复: 0
打印

受毒品之害的古代皇帝

中国人接触毒品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先秦时期,被视为仙丹一类的“不老药”等毒品大多以壮阳药、保健药的面目出现。魏晋时期,当时的名人嵇康、阮籍等竹林名士都热衷于服用“寒食散”(五石散),当是含有罂粟提取物一类的毒品。

  服用拜占庭进贡的“万能药”

  唐高宗死前非常痛苦

  从史料来看,唐高宗李治应该是有记载的服食罂粟制品最早的一位皇帝。

  《旧唐书·拂菻传》记载:“乾封二年,遣使献底也伽。”一位名叫夏德的德国学者解释,“底也伽”是一种众草合成之药,是上古及中古时期著名的含有罂粟成分的万能解毒药。

  拂菻国,也称大秦,是隋唐时对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的称呼。“底也伽”就是该国进贡给中国皇帝的。《旧唐书》这短短10个字,被学术界视为中国人服食含罂粟制品的最早文字记载,并被当成鸦片传入中国之始的证据。那么,拂菻国为何要向大唐进贡“底也伽”?

  当时不到30岁的李治,经常感到头晕目眩, 武则天日后能当上女皇帝,与李治的“多苦风疾”有直接关系,当然这是后话。

  李治很迷信,笃信长生之术。一次李治召炼丹道士一百多人进宫,两三年内“化黄金冶丹”,耗资千万。

  在古罗马帝国时代,医生认为鸦片具有万能解毒药用。《唐本草》中即录有“底野(也)迦”,并对之有详细叙述,称其药“主百病”。并特别指出这是一种进口药。所以,拂菻进贡“底也伽”,最大可能就是出于治疗李治“风疾”的需要。

  李治只活了50多岁,看来服用“万能药”没能治好病。据新旧《唐书》记载,李治死前病情严重,一般药物不管用,御医用放血的疗法才能减轻一下痛苦。这与服食“底也伽”是否有关,史书上并未说,当时的医生也未必注意到,但可能性极大。如果属实,李治当是受罂粟之害的第一位名人。

  元朝时“士农工贾无不嗜者”

  明代已认识到鸦片毒性

  在宋代,罂粟当成治疗痢疾的特效药。宋人甚至认为,用罂粟配药能解毒治痔疮。宋人还将罂粟制品视为保健品来服用,而根本未注意其成瘾和毒性。

  吸食毒品在中国大范围流行,当是从元朝开始。蒙古族人在征服印欧的同时,也把鸦片作为战利品,从西域带回了中国。据晚清曾留英的陈寿彭考证,元朝时“士农工贾无不嗜者”。

  毒品泛滥,当从明代始。“鸦片”一词,最早便出现于明代的书中。早期,明代是将鸦片这种毒品当成“壮阳药”来服用的。

  当时,鸦片很贵,“其价与黄金等”。所以,当时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主要消费者当然是社会名流、权贵。明朝皇宫吸食毒品,在郑和下西洋时代已出现。王玉海在《续绀珠集》中记载,郑和之徒自西洋携回“碗药”,当时太监(中贵)多嗜之。“碗药”,即鸦片。

  明代,关于鸦片的毒性已被认识,明代文化名人谢肇淛在《滇略·产略》即记之“有大毒”,“往往呑之即毙”。

  明神宗或为“奸臣毒药所蛊”

  清人称其“中乌香之毒”

  谢肇淛是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当时的皇帝是朱翊钧,朱翊钧即明神宗,因其陵墓定陵在1956年被考古发掘而广为知晓。据史书记载,朱翊钧即是一位染毒成瘾的皇帝。他当皇帝长达48年,竟然有23年不视朝政,长年宅在深宫大院里,户部主事董汉儒称:“群臣罕能窥其面”。有人认为朱翊钧是“奸臣毒药所蛊”,清代的俞燮《癸巳类稿》则直接认定朱翊钧“中乌香之毒”。乌香,即时藩属国进贡的鸦片。

  从《明神宗实录》中所记来看,朱翊钧经常颁谕旨,称“朕自夏感受湿毒,足心疼痛,且不时眩晕,步履艰难”,显然,这是长期吸食毒品造成的。在定陵发掘后,人类学家从朱翊钧的头盖骨中检出了毒品吗啡成分的残留,这证明他生前长期吸食毒品。

  最后需要说一下,古人吸食与现代不太一样,特别在早期,基本上是吞食。如宋人做成“鱼饼”、“佛粥”食用。

  中国人吸毒方式的变化与鸦片大量进入中国息息相关。一般认为鸦片入华始于公元十七世纪前后,当时东南亚苏门答腊岛居民发明了一种吸食新法,随鸦片传入中国。明末清初人曾羽王在日记中记述:“余幼时闻有鸦片烟之名,然未见有吸之者,只福建人吸之。”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戒冰毒|戒海洛因|戒麻古|纳曲酮|脱毒舒|八卦象数疗法|一起戒毒论坛

GMT+8, 2024-12-23 00:01

Powered by 戒毒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