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查看: 2856|回复: 0
打印

从麻黄、冰毒说到善与恶

本帖最后由 平安福 于 2016-11-16 21:18 编辑


岁尾,我患了感冒,一位熟悉的中医朋友给我开了中药叫麻黄汤,其中主药就是麻黄与桂枝配伍。主要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等。医生说它能宣散肺气,发散风寒,发汗解表,缓解症状。我服用了六七天,感冒还真的见好了。

麻黄草

麻黄草图片

当我再去取药时,中医朋友却拒绝我说:“这药有麻黄,久服要上瘾,还会中毒。”看我不解,他在桌子上翻开一本药书,里面有两幅物质结构图片,然后问我:“你能看出这两幅图中的结构有什么区别吗?”我看了半天,觉得这两个物质的结构太相似了,直到最后才发现其中只有一点细微的不同!他告诉我,前一个是麻黄,后一个却是冰毒!我大惊:麻黄是一种能治多种疾病的药物,而冰毒是让人走向毁灭的毒品。原来,药品和毒品的界限如此模糊,距离如此之小!谁能想到麻黄竟是冰毒的前身?

细想也就明白了,药和毒本无严格的界限。所有的药物都是毒,只有适量的药物才是药;而一旦过量,救命的药便成了要命的毒了。由此想到,世界上许多截然相反的事物之间其实距离极小,比如善与恶,虽然性质分明,但距离却非常接近,或许仅一步之遥,或许在一念之间,你就从善良走向了邪恶,或者从恶回归到了善。所以,我们常说人性是复杂的,一个人一会儿是天使,一会儿可能就成了魔鬼。而导致人成为天使或魔鬼的,往往是特殊的环境场合或外界刺激。比如在战场上或者在生死系于一线的天灾人祸中,人的善恶转变常常令人吃惊。所以,说人性是复杂的,倒不如说人性是脆弱的更合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他的名著《路西法效应》中,举了他做的一个实验来说明人性由善变恶的过程。1971 年,菲利普·津巴多在他所服务的斯坦福大学进行了这次非常著名的实验。他将学校里的一些教室改造成监狱,在很多地方安放了用于拍摄和观察的摄像镜头。同时在学校里找一些大学生,将他们分成两组,一部分扮演狱警,一部分扮演犯人,实验期为14 天。菲利普·津巴多自然就是典狱长了,他想看看这些斯坦福的精英们在钻入了监狱后到底会干些什么。让他万分吃惊的是,这些原来非常要好感情深厚的学生们,当被分成对立的人群进入监狱后,很快就变了样:“狱警”们负责管理“犯人”们,从开始破口大骂到抡拳就打,只用了两三天,到后来就开始运用警棍来殴打原来的同学,还对不服从的“犯人”进行惩罚,给他们关小号,逼着他们做蛙跳……到后几天,“狱警”们还发明了一些更残酷的惩罚形式。而那些“犯人”则变得疑神疑鬼,你举报他,他告发你,还行贿典狱长和狱警,很多人都堕落成为钩心斗角落井下石的小人!后来,就连这场实验的主办者菲利普·津巴多教授也进入了角色,非常享受“狱警”与“犯人”们的尊重与特权,险些变成一个真正狠毒的狱霸!

这个实验说明一个道理:人性在特殊场合与情境中是会发生大幅度的变化的,这种变化让人们充满了恐惧:原来至善的人也会变得至恶!菲利普·津巴总结说:“我们可以假设大部分人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是有道德的动物,但是道德好比汽车排档,平时打到空档的时候,道德会在;但如果汽车停在斜坡上,那么车和驾驶员就会缓缓向下滑动,这时自然情况会左右结果,而不是驾驶员的技巧和意图。”这就是他提出的“情境刺激”理论,意谓在情境刺激之下,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恶魔!这也证明了弥尔顿的那句名言:“心灵拥有自我栖息之地,在其中可能创造出地狱中的天堂,也可能创造出天堂中的地狱。”知道了人性脆弱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更正确更理性地审视人性,既要慎防人性向恶转化,又要珍视人性之美和人心之善,不要轻易地将它逼向恶的环境和土壤。

丹麦著名医学家芬森在晚年时想找一个接班人。在助理乔治的配合之下,芬森从很多慕名而来的医学界才俊中选了一个名叫哈里的年轻医生。但是,医学研究十分枯燥,芬森有点担心这位年轻人不能坚持。

乔治建言道:“先生,据我所知,哈里家境贫寒,您不妨请您的朋友假意出高薪聘请哈里,看看他会不会心动,如果他被金钱所诱惑,自然不配做你的弟子。”然而,芬森却说:“谢谢你的提议,但是我不能采纳。我一直都很赞同一个观点: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俯瞰别人,也永远别去考验人性。他贫民窟出身,怎么不会对金钱有所渴望?如果我们一定要设置难题考验他,说给你一个高薪的轻松的工作你干不干,而且答案必须是否定。那么,对他来说,内心肯定是纠结的。因为,他要在现实生活与梦想面前做出两难的选择。而他跟着我研究医学,根本不必到那一步,我何必渴求他必须是一个圣人……”最终,哈里成了芬森的弟子。

若干年后,哈里成为丹麦十分有影响的医学家。后来有一天哈里听说了芬森当年拒绝考验自己人性的事,老泪纵横:“假如当年恩师用巨大利益做饵,来评估我的人格,那么我肯定就掉进了这个陷阱。因为,当时我的母亲患病在床需要医治,而我的弟妹们也等着我供他们上学,如果那样,我就没有现在的成就了……”芬森是深谙人性的,他知道人性是经不得考验的,所以他没有设置那个考验人性的“考场”,没有让别人在自己与利益中做选择,而是竭力创造彼此共同的利益。只有一个盲目而愚蠢的人,才去考验别人的人性,然后搞得双方灰头土脸,两败俱伤。

证严法师说:“善是利益,恶是损害。一念之非即种恶因,一念之是即得善果。”

善恶就在一念之间,善恶只有一步之遥。好好珍惜自己的善,时时扼制自己的恶,也许将是我们每个人毕生必须坚持不懈要做的功课。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戒冰毒|戒海洛因|戒麻古|纳曲酮|脱毒舒|八卦象数疗法|一起戒毒论坛

GMT+8, 2025-1-22 19:08

Powered by 戒毒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