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查看: 2226|回复: 0
打印

借鉴的香港自愿戒毒服务模式


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审计署最近公布的调查报告信息,香港惩教署(即监狱署)营办的强制监禁式戒毒工作成效不明显,有高达五至七成的戒毒朋友在刑释后的监管期内会因复吸而需被召回戒毒所再次服刑。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提过,戒毒工作要成功,绝不是止于戒除身体对毒品的依赖,强制脱瘾后,即便加上后续监管,很多时候仍旧成效不佳。但到底是哪些元素加起来才能协助“毒友”长久戒除毒瘾?
  我这次特选择了香港一家比较成功的自愿戒毒机构的服务模式,分析其成功的原因供大家参考。
  “香港得生中心”在香港司法矫正社工中的口碑一向最好。粗略统计显示,多年来,得生中心学员能成功戒除毒瘾并在几年内不再复吸的比例一直超过五成。
  作为得生中心多年的工作伙伴,我最近有幸获邀参加了他们新建筑物落成的典礼。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梁振英先生亲临主持典礼仪式,很多港府官员出席。
  这从一个侧面证明,得生中心在香港戒毒服务界所受到很高的肯定和尊重。
  席间,得生中心总干事冯都新先生介绍了自己如何由一位吸毒朋友变成戒毒志愿者并开办这家服务中心,如何在简陋的村落中以非社会工作专业的手法协助一批又一批的吸毒青少年成长,如何因香港法律对戒毒中心硬件设施要求的提高而搬迁,如何得到一位又一位的富商捐款和义工的协助完成长达10年的搬迁……整个故事一幕幕投射在镜头前,台下的人无不动容。
  我一直认为,得生中心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其遇到的“困难”。在初创的20年里,得生中心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房屋。业务高峰期,几十个戒毒的青少年挤在几间破旧的石室和由金属支架搭建的“栏架”里,吃饭、起居、读书、工作等,都是与烈日、暴雨甚至台风搏斗;做饭用柴火烧锅;睡觉与大量的蚊子为伴……这样的生活在香港这样发达的城市几乎是不可想象。
  但正是这种近乎朝不保夕的原始生活环境,锻炼了入住青少年的抗逆能力,使他们从粗茶淡饭的生活中获得了共同面对困难的能力和勇气。而这份勇气正是他们面对毒品引诱时所必需的。
  “毒友”在得生中心接受训练的一年半中,第一年都是在面积为几千平方米的乡村里读书和接受职业训练。由于这些年轻人之前都是学校里学习表现欠佳的人,得生中心内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基本的中、英、数课程,他们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职业训练方面。
  目前得生中心的职业训练重点是计算机、音乐制作、盆栽种植和犬只训练等技能培训。这4种技能有一共同特色:学术性低而趣味度高,只要你愿意努力,都可以掌握得不错,音乐和犬只训练还可以陶冶性情。
  这几年得生中心出了不少专业级歌手,盆栽种植和犬只训练已经成为它的品牌,很多学员离开得生中心就能找到相关的工作谋生,重建人生。
  得生训练中心内没有电视和其他电子娱乐设施,他们大部分业余的时间都是花在务农、照顾小动物、玩音乐、做运动等方面,学员之间聊的话题都关于每日的生活小节,如动物过得好不好、打球时如何令技术进步以及书中说的人生道理等等。这样简单的环境,让曾经在平常世界迷失于毒品的孩子有机会反思并与他人联结。
  我接触得生中心近20年,很少听说过他们的学员会提前离开。这些看起来艰苦的生活,对学员而言,具有一种真实生活的人文吸引力。
  学员离开得生训练中心后,得生中心仍然会用设于市区的聚会中心为他们提供后勤支持。除了衣食住行方面的支持,更为学员提供了离开平常世界的机会。
  在几个小时的聚会中,他们可以跟得生中心的领导以及戒断时间更长的前辈交流,唱唱歌、说说话,在情感上互相支持,防止复吸,过好新生活。这样的善后服务说不上是监管,但比监管更有效,更有利于防止学员走回老路。
  要“毒友”离开毒品,我们就必须给他们更好的东西。得生中心的做法就是将“毒友”们原本以为好的东西拿走,让他们看到音乐、艺术、花草、动物和人与人之间的爱是多么美好,他们也就不再需要用毒品来填充生活。
  希望内地的戒毒服务机构能提供相近的服务以协助迷失的“毒友”离开毒害,回归社会。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戒冰毒|戒海洛因|戒麻古|纳曲酮|脱毒舒|八卦象数疗法|一起戒毒论坛

GMT+8, 2025-1-22 18:50

Powered by 戒毒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