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查看: 2303|回复: 0
打印

“毒品村”后遗症持续30年 年轻人努力挣脱“毒品村”阴霾


宁夏同心县地处大山深处,沟壑纵横,气候条件干旱而恶劣,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县。然而,比缺水和贫困更可怕的,却是当地的毒品泛滥。同心县的下马关镇西沟村曾是毒品重灾区,该村的毒品问题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30年过去了,毒品的后遗症还在影响着这里的人们。值得庆幸的是,已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努力挣脱"毒品村"的阴霾。

“毒品村”后遗症持续30年 年轻人努力挣脱“毒品村”阴霾

  2016年8月27日,宁夏同心县下马关镇西沟村,画面下方的西沟村已是一片惨败景象。当地村民逐渐搬离西沟村,住到画面上方的下马关镇。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赖鑫琳 图

  据《凤凰周刊》2004年的一篇报道显示,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几年,因为贩毒,西沟村有40余人被判处15年以下有期徒刑,80多人被判处15年以上有期徒刑,另有10余人被枪毙。当时,全村共有130多人犯罪,三分之一的家庭受到了直接牵连。这个在历史上有经商传统的富饶村落,却因毒品带来的后遗症而没落,甚至带有一丝凄凉。

  当父亲沾染了毒品:"自己吃过的苦比盐还多"

  成长于西沟村的彭立生正值而立之年,他的父亲在他年少时因贩毒而入狱,母亲带着子女艰难求生。如今,他已在下马关镇开了一家餐饮店,并和身边朋友一起涉足公益。彭立生说,自己从小深受毒品的危害,希望能尽他所能去帮助那些跟他有类似遭遇的人。

  2016年8月28日,想起父亲,彭立生和母亲泣不成声。在父亲坐牢的16年间,母亲一个人承受了太多的身体和心理的折磨。

  1988年,在彭立生才刚满一岁的时候,父亲跟随村里的人去了云南"打工"。在他模糊的童年记忆中,母亲总是独自一人带着自己和弟弟妹妹,与父亲聚少离多。父亲每次回来,睡到半夜时,只要一听到狗叫,就会起床从家里的后门走掉。那时他们都还小,并不懂得父亲是靠什么赚钱。

  2000年,彭立生的父亲因为贩毒在云南被捕,被判了死缓,那年他才11岁。家中的一切经济来源都被切断,作为家中长子,次年彭立生被迫辍学,跟着母亲干农活、打零工,以养活弟弟妹妹。

  14岁那年,彭立生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去了内蒙古呼和浩特,他并没有走父亲的老路。那几年他在工地里搬过砖头、做过瓦工,在饭店端过盘子洗过碗,还开过铲车做过挖煤工、卖过保险,用他的话来说,"吃过的苦比吃的盐还多"。

  2016年8月28日,彭立生的妈妈坐在一堆书信前百感交集。这些书信都是彭立生的父亲从监狱中寄出的。

  16岁,彭立生第一次跟母亲去探监,父亲叮嘱的最多的就是让他走正道,不要沾染毒品。

  2016年8月27日,宁夏同心县下马关镇,彭立生和妻子在自己的餐饮店,准备结束一天的营业。妻子除了担任店里的厨师之外,还要负责照顾两个孩子。

  2009年彭立生经人介绍与妻子结婚,先后育有一儿一女,那时他又去了煤矿做工人。2014年,他和妻子回到下马关镇,用多年的积蓄开了一家餐饮店。那年自己的发小和他的父亲骑摩托车出了车祸,彭立生毫不犹疑地给他们筹了钱做手术。

  2016年8月28日,彭立生(右)和救助协会的志愿者在一户困难家庭中做调查。他经营餐饮店所赚到的钱,很大一部分都已被投入了公益事业。

  从那以后,彭立生就意识到在他的身边有不少人需要帮助,尤其是被毒品危害甚深的西沟村,还有很多受毒品之害牵连的老人和孩子需要关爱。

  彭立生在与一位有视力残疾的少年交谈,这名少年是救助协会的资助对象之一。

  他开始和身边的朋友一起涉足公益。2015年4月,他和朋友注册成立了同心爱心救助协会,并担任会长,帮助当地受毒品危害的贫困老人和儿童,目前协会已有上百名志愿者。

  2016年8月28日,彭立生在自家还没盖好的房子前查看,他把大部分收入都用以公益,而自己的房子建了多年一直没有完工。

  谈起父亲,彭立生并没有恨意。目前,彭立生的父亲还在甘肃的天水监狱服刑,由于表现良好,他已从死缓获得减刑,7年后他将刑满释放,重新回到这个家庭。彭立生和家人都很期待与父亲团圆的日子能早些到来。

  彭立生的经历并非个例,同村的杨海涛也因毒品而毁了童年。

  2016年8月27日,宁夏同心县下马关镇,杨海涛以经营烧烤铺为生。

  杨海涛今年25岁,与同龄人相比,他显得更为沉稳老道。杨海涛自己觉得,是苦难的童年让他早早地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当起了家,更早地成为了男子汉。在杨海涛出生不久,他父亲就沾染上了毒瘾,为了换取毒资,即便家中经济条件已然很差,父亲还是把能卖的东西都变卖了。母亲因不堪忍受,丢下年幼的杨海涛离家出走。

  杨海涛认为童年的经历给自己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创伤。

  所幸,杨海涛的大伯一家收留了他,待他如同己出。然而,大伯的家境也同样窘迫,他的童年是在饥饿中度过的。

  据杨海涛自己描述,12岁那年,他在半哄半骗下加入了马戏团,走南闯北,用胳膊穿着针吊水桶表演,每次都疼得直流眼泪。在马戏团待了4年后,16岁的杨海涛终于得以从马戏团里偷跑出来,并在小姨的帮助下重新回到了下马关。此后的多年,他都在各种餐饮店打工、当学徒,与吸毒的父亲也鲜有见面。父亲于5年前戒毒成功,目前在离家乡三十余公里的地方做环卫工人。

  2016年8月28日,宁夏同心县下马关镇西沟村,杨海涛和妻子的结婚照,他们育有一女。

  2014年,杨海涛和妻子结婚并生有一女。2015年他在下马关镇办起了自己的烧烤铺,每天起早贪黑非常辛苦,但杨海涛说:"这点苦跟童年受过的罪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对他来说,幸福的生活或许才刚刚开始。

  涉毒后,是否还有未来

  顾清芳今年61岁,他和妻子马学英是为数不多目前还住在西沟村里的村民。他和妻子都曾沾染毒品,顾清芳因常年吸毒而导致脑血管偏瘫。

  2016年8月27日,宁夏同心县下马关镇西沟村,马学英在准备碗筷伺候偏瘫的丈夫顾清芳吃饭。
 年轻时,顾清芳是村子里最大的羊贩,家境比较好。据顾清芳自己叙述,1992年时,一位村民递了一支被动了"手脚"的烟给他抽,他从此染上了毒瘾,贩羊的生意一落千丈。

  "九十年代每天吸毒都要花上十几块钱,那时候十几块钱是好多人半个月的工资,家中的积蓄都被掏空了,全拿去买毒品了,毒品害死人啊。"顾清芳回忆起往事,不禁流下了眼泪。

  顾清芳夫妇现在居住的房子,是同村的村民集资建造起来的。他们原先的家就在旁边,现已成危房。

  家人把顾清芳锁在家中戒毒,前后三次均未成功。后来妻子马学英为缓解病痛,也曾吸毒镇痛。在他们夫妻俩都送去戒毒所强制戒毒期间,儿女无人照料,四个男孩也全沾染了毒瘾。

  顾清芳家摆放着孙子孙女的照片,但是子女和孙辈很少回来看望他们。

  由于长期吸毒,顾清芳已经患上了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导致偏瘫,行动不能自理。"后来病痛大于毒瘾,慢慢就戒除了毒品",顾清芳回忆道。

  除了毒瘾,西沟村村民因贩毒而入狱,也并非新鲜事。42岁的马成家第二次从监狱中出来回到西沟村,站在曾经的老宅子前,他百感交集。

  2016年8月28日,宁夏同心县下马关镇西沟村,马成家离开家乡的时候父母还健在。

  曾经生活的家已经破旧不堪,马成家的一条腿也变形残疾。同村的朋友看他可怜,给了一间房间让他暂住。

  "19岁那年,因为家里确实太穷了,逼得我没办法,跟着老乡就去云南'背毒',那个时候太年轻,并不懂得毒品的危害,只知道能赚钱。"马成家很坦然地面对自己当时的贩毒动机。

  1996年,马成家在云南昆明贩毒被抓,被判死缓,因为在狱中表现良好,2012年刑满出狱,父母已双双离世。心灰意冷的马成家在2015年运输毒品再次被判刑一年,于2016年5月7日再次出狱。

  2016年8月29日,宁夏同心县下马关镇西沟村,马成家和一位女士重新组建了家庭。

  马成家对于自己的曾经的贩毒经历不毫不避讳,"错了就是错了"。他希望别人不要再走他的老路,依靠贩毒发财致富终将一场空。所幸的是,朋友给马成家介绍了一位离异的女士,他们已在去年下半年举行了婚礼。

  2016年8月28日,宁夏同心县下马关镇安萨尔女校,有80多名未成年少女在该校就读,她们大多来源于当地的涉毒家庭。

  在下马关镇,有一所当地爱心人士出资建立的女校,主要收留西沟村及周边涉毒家庭的未成年少女。这所学校建立于2010年,女生们在学校中主要接受禁毒知识教育和三年制阿拉伯语学习,以获取一项就业的技能。目前学校有6名阿拉伯语教师,设有三个年级,共80多名学生。校长金成武介绍说,这里的女孩基本都是因为家庭中的父母涉毒,处于无人管教状态,进入女校学习后,以后可以做阿拉伯语翻译。

  西沟村的毒品问题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其后遗症至今还在影响着在此生活的人们。所幸,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已过上全新的生活。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戒冰毒|戒海洛因|戒麻古|纳曲酮|脱毒舒|八卦象数疗法|一起戒毒论坛

GMT+8, 2024-12-23 00:29

Powered by 戒毒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