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事迹几乎有口皆碑。他在捍卫国家主权、禁绝鸦片、谋划和打击外国侵略势力方面的努力不仅在当时影响巨大,至今仍然是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篇章。他以天下为己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高尚情怀;他关心民生,发展生产,赈济灾民,造福当地的言行;他为官清廉的官品、人品尤为世人所称颂。现在,不少地区,特别是林则徐曾经就任或生活过的地区,都建立了他的纪念馆,或在当地的历史博物馆中展示林则徐的事迹及其文物。其中,他的家乡福州建有专门的纪念馆,而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也建有林则徐铜像和“林则徐广场”。也就是说,林则徐作为民族英雄,不仅深受中国人敬仰,同样也赢得了外国友人乃至世界的尊重。这无疑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林则徐曾经学习、工作过的地方。但是,长期以来对于林则徐在北京的事迹却搜集和宣传不够,以致许多值得纪念和怀念的遗迹难以得到有效的保存和利用,这无疑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当前在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弘扬北京精神的前提下,对于林则徐在北京的遗迹和事迹予以必要的重视显然是题中应有之意。
据《林则徐日记》及其有关《年谱》记载,林则徐曾多次抵达北京,并曾长期在北京居住。他最早到北京的时间是嘉庆十年。当时他21岁,是第一次来京参加会试,客居于曾任福建学政的恩普家,但不久落选回籍。其后,又先后于嘉庆十三年、十五年来京,最终于嘉庆十六年四月成进士。从此,他成为清廷认可的高级知识分子,为日后栖身官宦行列打下了基础。此后,经历一年多的回籍休整,于嘉庆十八年五月初六抵达北京,寄寓莆阳会馆,开始以庶吉士身份到翰林院庶常馆学习。从此,开始了连续七年左右的学习和官宦生涯。直至嘉庆二十五年外放任职,除短暂出任学政外,他基本上在京学习和任职。
在此期间,林则徐一方面按照清廷的规定,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满文、满语,最终于1814年取得“以清汉书同试,名列第一”的成绩;更为重要的是,他利用在翰林院供职的机会,大量接触、阅读内阁秘藏的书籍、典册,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其中特别对清代政事、典制等方面的知识尤为用力。李元度在《国朝先政事略》中称其“益究心经世学,虽居清秘,于六曹事例因革,用人行政之得失,综核无遗”。
林则徐还利用京师人文荟萃的条件,虚心向师长请教,曾利用出任学政之机,看望、拜访姚鼐、阮元等人;对言传身教的长官张师诚更是经常书信问候。在京则与同年、同乡等知识界人士广泛交友、也曾一度参加“宣南诗社”的活动,诗酒唱和,在京城特别是宣南一带留下了诸多身影,结交了不少友朋。值得注意的是,他交友广而慎,不愿将大好时光用在“无谓之应酬”,不愿随波逐流,“辞绝无益之事”,直接间接结交了一批如陶澍、潘曾沂、梁章钜等社会贤达,成为日后相互切磋、协助的重要力量。
林则徐还以翰林院编修等小京官的身份参与了清政府诸多事务,接触、了解清政府机构的职掌、运作,选人、用人的机制、方式,更就近听闻了清政府镇压“林清起义”的重大事件及民变迭起的状况,使其对清王朝吏治的腐败、命脉的走向有了较为实际的观察。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当时各个重要角落。从巍峨的清代宫廷、华丽的圆明园,到北京的重要衙署、府第、会馆、庙宇乃至文人墨客聚会的园林、寓所。这对初入宦海的林则徐,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是打下了日后从政的良好基础。
其后,随着职务的升迁及外放,林则徐又多次到京述职,特别是在鸦片战争前夕的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初十再次抵京,入住东华门外烧酒胡同关帝庙。自十一日始,连续被道光帝接见八次,统筹禁烟之大局。林则徐自知此役艰难如蹈汤火,但为了民族利益,“早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毅然走上禁烟斗争第一线,开始一生中最为艰难、事关国家安危的中外斗争旋涡之中,为捍卫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思想、才华与对外斗争的一系列举措,开创了新的风气,永远为人们所景仰。
综上所述可见,北京与林则徐有着深厚的渊源。它既是青年林则徐得以入仕的起点,又是其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更是其系国事于一身、临危受命之地。作为一位历史伟人,他的遗址、遗迹理应受到保护。遗憾的是,他在北京居住的记载并不完整,除前面提到的以外,目前所知还有林则徐先后寄寓的“莆阳会馆”、同乡官宦之家、“三貌庵”等地;还知道他曾在“粉房琉璃街”(嘉庆十八年十月三十日)、虎坊之东的浙绍乡祠对面(嘉庆十九年,八月初五)等地租赁房屋。更为遗憾的是,据林氏后人——中国戏剧学院林岷教授和郑林等编著的《林则徐与中国图录》介绍,目前以上这些地名虽然方位可考,但原建筑早已无存。他们在《图录》中只能刊出拍摄到的原址上的现代建筑,唯有林则徐曾亲自参与修建的“福州新馆”还存有若干遗迹。该处被林岷教授等考订为现今西城区两广路“骡马大街51号”。
据《林则徐日记》等资料记载,林则徐不仅长期参与“福州新馆”的活动,而且为“福州新馆”的筹建出力甚多,付出诸多辛劳。如他在日记中多次提到:嘉庆二十一年三月十六日上午“偕同乡诸人往虎坊桥董宅,议买房屋为福州新馆,即于是日成议”;四月十二日早晨“赴万隆号,备福州新馆屋价”。同年十二月十三日早晨即“赴福州新馆商议修屋”。该馆的规模,据《林则徐与中国图录》介绍:共有三进,林则徐应住过第三进。该馆中的“榕荫堂”,取福州多榕树、庇佑乡亲之意,是该馆议事、设宴、聚会的主要场所。林则徐注重乡谊,常到会馆会客、热心会馆事务,一度被同乡推举主持馆务。应当说,这是林则徐在京活动留下的重要遗迹。现在,该处新的现代化建筑群正拔地而起,林岷教授与林氏宗亲、福建侨胞倡议在遗址基础上建立“林则徐纪念馆”,以便于海外侨胞的联络与怀念;便于北京及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学习与观瞻;更有利于学习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我认为,此举正逢其时。在北京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弘扬北京精神的前提下,这岂不是一大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