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查看: 5350|回复: 0
打印

你以为你从不吸毒, 但其实咖啡是一种毒品。

本帖最后由 平安福 于 2017-7-31 09:42 编辑


    我就是那个每天都要吸咖啡的人——一个咖啡成瘾者。写这篇文章前,我一整天都瘫软在椅子上打哈欠,撑到晚上6点还是买了一杯咖啡。 但我还记得第一次喝咖啡时的感觉:又苦又涩,即便加了很多糖也觉得口味怪怪的。 我也经常会被不喝咖啡的人问:为什么人们会愿意排长长的队,去买一杯苦味的饮料?除了装逼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是什么让我们从某一天开始,再也离不开这种饮料?为什么我们总要去咖啡店才能好好工作?喝不同品类的咖啡,会代表着不同的人格特质吗?
   今天来聊咖啡。 你以为你从不吸毒, 但其实咖啡是一种毒品 用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的话说,咖啡可能是这个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而且,它还是合法的,随处都能买到。 咖啡因研究的先驱、Murray Carpenter自己也喜爱喝咖啡。他通过多年的调查和研究,在著作《咖啡因的故事》(Caffeinated: How Our Daily Habit Helps, Hurts, and Hooks Us)中阐述了一个核心观点:咖啡因是一种毒品。   
    事实上,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咖啡因成瘾就被列为一种精神障碍,指摄入咖啡因的人会出现焦躁不安、神经过敏、失眠、兴奋等症状,以及胃肠、泌尿系统和心脏的不良反应,高剂量的咖啡因甚至有可能使人丧命。在美国人口中,约7%的个体可能被判定为咖啡因中毒。 DSM-5也提到了“咖啡因戒断”,即长期每日使用咖啡因的人,在突然停止或减少摄入时会感到头痛、疲倦、烦躁。如果你在某天早上起床或中午饭后,因为没有喝咖啡或其他含咖啡因的饮料,就会觉得昏昏沉沉、头痛、注意力难以集中、心情低落,那你很有可能已经咖啡成瘾,出现了戒断反应。
   咖啡为何使我们如此上瘾呢? 1. 咖啡给我们带来的刺激,类似可卡因和大麻。 文学大师巴尔扎克这样描述自己喝咖啡的感受:“咖啡进入到胃里……人的大脑被唤起,好似要迎来一场大战。”巴尔扎克就是一个咖啡成瘾者。据说他随身携带咖啡壶,一生喝了大约5万杯高浓度的咖啡。他死于心脏病,被医生认为与喝咖啡的习惯有很大关系。在晚年,他产生了对咖啡的耐受性,经常抱怨咖啡越喝越多,效果却越来越差。 长期喝咖啡的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一开始都觉得咖啡很苦,但很快,它就能带来兴奋和快乐,并且让我们再也离不开它。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大脑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及神经科学教授Gary L. Wenk认为,咖啡让我们如此迷恋,是因为它模拟了可卡因和大麻会在我们大脑中产生的反应。 咖啡与可卡因的相似性很早就得到了证明。当你在早上起床后,喝下第一杯咖啡时,咖啡因就发挥了类似可卡因的作用:刺激神经递质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的非正常分泌,引发一种欣快(euphoria)的感觉。能够达到类似感觉的还有苯丙胺类药物,例如冰毒及摇头丸(而且摇头丸通常也会被掺入咖啡因成分)、安非他命(一种成瘾类兴奋剂,也是抗抑郁药)等。
    2010年的一项研究则进一步找到了咖啡与另一种成瘾物质——大麻的相似性。当你饮用过多的咖啡时,和吸食大麻时产生欣快感的路径也是相似的。 2. 你以为喝咖啡让你精神百倍,但可能它只是一种“仪式性”的自我暗示。 研究者也发现,对于很多长期饮用咖啡的人来说,咖啡并不能真的使他们提起精神,喝咖啡只是一种仪式。 人类学学者 Krystal D'Costa在《科学美国人》的撰文中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时时刻刻都要求高效的时代。而咖啡作为一种精神刺激物,成为我们在感觉自己效率不高、精神不振时,理所当然想要选择的东西。我们希望它能够迅速通过血液进入大脑,帮助自己在状态不佳的时刻仍然能够提起精神,保持警觉和专注,保证工作效率。 然而,Krystal D'Costa说,对于那些不怎么喝咖啡的人,摄入咖啡会让他们变得精神倍增;但那些长期的咖啡饮用者往往高估了咖啡因的功效,他们每天饮用的咖啡并不能对大脑起到同样的正向作用。 原因在于耐受性。
    2007年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就发现,经常喝咖啡的人会产生耐受性,因此,当他们早晨醒来时,会由于一晚上没有受咖啡因刺激而感受到戒断反应。当他们喝下咖啡时,咖啡的作用仅仅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戒断反应,让他们感到清醒和舒服一些;但他们的大脑并不会产生比正常水平更高的刺激。咖啡做的只是让他们“回到正常状态”(back to normal),尽管他们会有“咖啡让我更清醒和警觉”的错觉。 Rocky Sexton 将这种现象称为“仪式性的麻醉”(ritualized inebriation),这与很多人的“醉酒”很像:在生理意义上,他们并不是真的喝醉了,而是在喝了一些酒之后,他们就觉得自己拥有了某种仪式感,他们以为自己醉了,因此,便可以做出在平日里不能做的事情,比如遵从更宽松的社会规范,或者换一种方式来进行人际交往。 与此类似,有时候我们并不是真的使用咖啡来帮助自己打起精神、高效工作,你只是误以为自己在咖啡的影响下,变得清醒而高效。
    你喝的不只是咖啡, 还是一种生活态度 咖啡是一种特殊的饮品——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它都不仅仅只是一杯苦味的提神饮料,而是更多地表现出了象征性的意义。即便在茶文化根深蒂固的中国,咖啡文化也正在迅速侵入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中。 心理学作家Krystal D'Costa说,咖啡已经是一种“适用于所有人喜好的喜好,适用于所有生活方式的生活方式”。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对于个人的意义也在发生变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它的社交属性逐渐减弱,私人属性正在增强。 当喝咖啡作为一种潮流刚刚兴起时,它更多地是和社交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很少会一个人去喝咖啡。17世纪,巴黎、维也纳、伦敦等地的咖啡馆是政治家、作家、哲学家们热烈讨论的根据地,年轻的海明威就在巴黎的咖啡馆里拜访已经成名的詹姆斯·乔伊斯,与菲茨杰拉德一边喝咖啡一边讨论作品。当时,还渐渐由于学科和领域的分类,形成了“作家咖啡馆”、“记者咖啡馆”、“画家咖啡馆”、“心理学家咖啡馆”等等。 如今,我们依然会和工作伙伴约在咖啡店谈事,和朋友在咖啡店叙旧,和潜在的约会对象在咖啡店见第一次面。但喝咖啡正在变成一件和自己更有关的事:我们越来越少为了其他人去喝咖啡。
   我们一个人去咖啡店。当走进一家咖啡店,我们会发现到处都是那些独自去喝咖啡的人:他们点一杯咖啡坐下,然后拿着笔记本电脑工作,用平板电脑看电影,或者读一本书,一直这样待上好几个小时。 我们还会自己做咖啡。做的不仅仅是咖啡——选择手冲还是滴滤,法压壶还是虹吸壶,放多少糖和牛奶,学着给自己拉花,或者,仅仅是用简便的胶囊咖啡机来给自己做一杯咖啡,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体现。习惯去哪家咖啡馆,喜欢哪个品牌、什么口味的咖啡,也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标识。 取悦自己、认真生活,喝咖啡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这样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 选择喝哪种咖啡 能揭露你的人格特质? 尽管内行人经常谈论各种关于咖啡的品味问题,但在我看来,对咖啡的喜好是不分高低贵贱的。 而当咖啡真正成为个人生活方式的代表时,在对咖啡品类的选择上,也出现了有趣的研究结论。
   2013年,临床心理学家Ramani Durvasula对1000个常喝咖啡的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选择不同的咖啡,能揭示你具有不同的人格特质。 比如, · 喝黑咖啡的人更直接、简单、实际; · 喝特殊品类(比如低因咖啡)的人更爱控制,喜欢追求细节,有完美主义和强迫倾向; · 喝拿铁的人可能有点神经过敏,喜欢讨好他人; · 喝速溶咖啡的人比较孩子气,喜欢闲散的生活。 你是哪一种呢?其实,主创感觉这只是个仅供娱乐的研究结果。但无论如何,咖啡和人的关系确实是很有意思。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一个人住在胡同里,到了周末,我既不愿意花费精力和人交往,又觉得家里安静地叫人窒息。每每此时,街角的小咖啡馆们都可以拯救我。 奥地利小说家Alfred Polgar曾经这样形容去咖啡馆的人:“咖啡馆里大部分的人,对世人的厌恶与对世人的渴望同样强烈,想要独处,却需要有伴来独处。”那是一种美妙的距离,你感受到一种来自人类同类的陪伴,却又维持着绝对的独立性。这种感觉,我想所有喜爱咖啡馆的人都会明白。 你今天喝咖啡了么?

58ca8522a07aece235031e44_640.jpg (41.61 KB, 下载次数: 30)

58ca8522a07aece235031e44_640.jpg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戒冰毒|戒海洛因|戒麻古|纳曲酮|脱毒舒|八卦象数疗法|一起戒毒论坛

GMT+8, 2024-12-23 00:30

Powered by 戒毒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