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查看: 4868|回复: 0
打印

毒友圈比吸毒更可怕?

本帖最后由 平安福 于 2017-9-17 08:17 编辑


   近期接连发生了娱乐明星、导演等公众人物吸毒事件,再次引起群众对容留他人吸毒罪的关注。无锡市惠山法院近期对该院审理的相关吸毒案件进行了梳理发现,2012年以来共受理容留他人吸毒罪案件64件中,90%以上的被告吸毒朋友曾容留他人吸毒,且一般都多达数人。同时,被告人拥有各自的“毒友圈”,定期轮流在其中一人家中吸食毒品,在容留他人吸毒的同时自己也参与吸毒,甚至认为与他人共同在住处吸毒仅属违法行为,并不构成犯罪。吸毒犯罪活动呈现多发,且“吸毒朋友抱团、低龄化、对毒品持娱乐态度”等特点,值得社会关注和警惕。

      “小伙伴”抱,沈某有十多年的吸毒史,1997年至今,曾因吸毒被强制戒毒或行政处罚达10次,但仍不思悔改,对他失去信心的家人也离他而去,遂一个人住在农村的老宅。

      2014年4月,沈某刚从戒毒所出来,便有“毒友”找上他一起吸毒。沈某明知自己因为吸毒已经穷困潦倒,继续这样下去不会有好结果,但是仍然无法抵抗毒品的诱惑,还是带着朋友到自己的老房子聚会。沈某没有经济来源,更没有钱买毒品,靠为朋友们提供吸毒场所换来了一起吸食的毒品。

      然而短暂的醉生梦死的生活并未持续多久,从沈某戒毒出来到再次被公安机关抓获,仅不到半个月时间,沈某容留吴某等另外3人共同吸毒3次,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一千元。面对法院的判决,沈某已经显得有些麻木,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茫然。

      “当前,吸毒场所的流动性和隐秘性大大增强,加大了案件的侦破难度。”惠山法院刑庭庭长朱杰焰介绍,农村地区比较封闭、隐蔽的场所是容留吸毒案件频发的主要场所,有些房主碍于朋友、熟人、毒友的情面,明知对方在自己有权管理的场所内吸毒而放任其吸毒。

      减肥、提神

      居然成吸毒原因

      “90后”女孩小慧在父母离婚后一直和祖母在一起生活,父亲平时很少回家,年迈的祖母也无力管教。脱离了约束,小慧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是结识了一帮社会上的朋友,经常跟着他们混迹于娱乐场所。

      初中毕业后,小慧再无心思学习,早早踏上了社会,虽然先后做过淘宝客服和桌球店服务员,但不安于现状的小慧每次都是干了没多久就随意辞职,跟着朋友们玩乐,由此结识了有吸毒史的男友于某。在于某的怂恿下,小慧也渐渐染上了毒瘾。由于小慧大多数时候只有一个人在家,于某就经常带着朋友到小慧家一起吸食毒品。

      某天,小慧与朋友们又在一起吸毒,被公安机关抓获,直到此时,小惠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触犯了法律。经法院审理查明,小慧在家中容留于某等人吸食毒品6次,已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一千元。

      “年轻人对毒品,特别是对新型毒品的危害认识不够,吸食时常带着新奇,以为吸食毒品并不会上瘾甚至以为新型毒品不是毒品,而是具有提神、减肥功效的药品,殊不知一旦吸上了,难以摆脱。”惠山法院少年庭庭长缪月娟介绍,惠山法院审理的64起容留他人吸毒罪案件中,56.7%的被告人年龄在30岁以下,不少都是刚刚20出头,犯罪人员低龄化趋势明显。

      而部分年轻人自我控制能力差,好奇心和叛逆心很强,受好奇心驱使或吸毒人员诱骗而吸毒,继而发展成为容留吸毒案件的涉案人员。“如何让青少年远离毒品,已经成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受“娱乐精神”误导

      创业者花尽家财锒铛入狱

      在惠山法院审结的容留他人吸毒罪案件中,不少被告人拥有正当职业并具备一定经济基础。许多有正当职业的人员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难以适应快节奏生活,趋向购买毒品麻痹自己。且容留者因为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购买能力,通常还为他人提供毒品共同吸食,为吸毒人员提供了温床。

      杨某经营一家农庄,凭着自己的艰苦创业,把农庄搞得有声有色,农产品生意也销路不愁。有了积蓄后,杨某在闹市区购置了房产,妻子和女儿都搬进了新房,而自己为了方便经营,还是一个人住在离农庄较近的房子里。

      女儿考上大学,妻子衣食无忧,杨某觉得再辛苦的付出也值得了,只是家人长期不在身边,富裕的生活过得有些无聊。不久,他的朋友王某就带着毒品找上了他。因为腿上旧伤会不时发作,杨某听说吸毒可以缓解疼痛,在王某的蛊惑下,便鬼使神差般吸上了毒品,并加入了一帮“毒友”圈子,杨某的房子很自然地成为“毒友”们“聚会”的场所,杨某自己也经常“义气”地提供大家毒品。

      杨某很快就花光了财产,因为吸毒的事和妻子也经常闹矛盾,婚姻濒临破裂。虽然懊悔,毒瘾却难以戒除,最终杨某以容留他人吸毒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二千元。

      “我们还发现,涉毒案件人员的学历也在提高,而此前大部分被告人只有初中以下文化。这说明广大群众的法制意识并未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有所提升,对毒品的危害性缺乏清醒认识。”朱杰焰庭长指出,在一些富人交友圈中,甚至把“溜冰”作为时尚、寻找刺激的聚会方式,在他们看来,吸食k粉、冰毒等能刺激神经、产生幻觉,起到暂时放松紧张心情,缓解压力的作用,而根本没有吸毒及容留吸毒会危害社会的概念,并将吸毒当作身份的象征,不少人因此散尽家财,还落得个锒铛入狱的下场。

u=4118644625,3701980398&fm=15&gp=0.jpg (7.83 KB, 下载次数: 25)

u=4118644625,3701980398&fm=15&gp=0.jpg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戒冰毒|戒海洛因|戒麻古|纳曲酮|脱毒舒|八卦象数疗法|一起戒毒论坛

GMT+8, 2025-1-22 19:13

Powered by 戒毒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