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查看: 2217|回复: 0
打印

爱心亲情相伴戒毒路

本帖最后由 平安福 于 2017-11-20 19:23 编辑


  对戒毒朋友来说,戒毒可以说是一个“心苦”的历程,因为他们的行为在得不到亲情理解和社会同情时,戒毒朋友会变得孤立、脆弱,甚至自暴自弃。所以,对于戒毒朋友,亲情和社会的关怀显得何等重要。


  肉体上的戒毒容易,但是,心理上对毒品的依赖感将可能伴随戒毒者的一生,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瘾”,要治疗这种“心瘾”,则必须从心理上对戒毒朋友进行矫治。在省强制戒毒劳教所里,记者看到了一个康复中心,好奇心使得记者走了进去。在那里,记者见到了中心的徐小良医师。

  徐医师告诉记者,康复中心是经过发改委批准非营利性的戒毒医疗机构,主要是对戒毒朋友进行心理矫治。从生理角度来说戒毒不难,但心瘾却非常难戒,正所谓:“十年戒毒,一生想毒。”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需要专业人员的心理帮助。通过心理帮助,很多戒毒人员能够重新认识自己,甚至获得新生。

  戒毒人员小强(化名),听说自己的一位毒友染上艾滋病死亡后,就开始自暴自弃,出现恐慌心理。“我得了艾滋病,我要回家!”每次见到民警,小强就只说这句话。

  在多次劝说无效后,民警请来了省内的心理专家汪教授。在进行了数小时的心理治疗后,小强答应做一次身体检查,并确定没有感染艾滋病,从此,小强悲观失望的情绪改变了,他重新拾起信心,积极配合改造,还得到提前解教。

  亲情关爱让戒毒朋友安心改造

  三年前,戒毒人员小艺(化名)因吸毒害得家里鸡犬不宁,被父亲送到省强制戒毒所。父亲恨子不成器,两年里未曾看望儿子一眼。每逢所里的亲人会见日,小艺就孤零零地躺在寝室里睡觉,一言不发。也许是这个原因,小艺一直对民警的改造与治疗有抵触情绪。

  得知这一情况后,所里民警主动与小艺父亲取得了联系。小艺的父亲随后来到了戒毒所,但却坚持不肯见自己的儿子,在民警苦口婆心的劝说下,父子终于见了一面,在一番尴尬的沉默之后,父子俩终于开口说话了。此后,在父爱的关怀下,小艺积极地接受改造,并得到了提前解教。

  该所副所长朱耀斌说:“其实戒毒者既是病人,又是受害者,他们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更需要亲人的安慰与沟通。”

  出所教育回家做个有用人

  一个戒毒者曾经在解教前向民警道出自己的担忧:“我现在回去没有心情,也许是呆在戒毒劳教所久了,反倒不想回去。说句心里话,我希望毒品在整个地球消失掉,因为如果我回去了,又见到毒品时我就很难控制自己,也许短期内我可以抑制自己,但是我不能肯定在将来就不会去碰它,一想到回去我就没有信心了。”

  据看守民警介绍,戒毒人员在强制戒毒所内的戒毒率近乎100%,因为在这里,没有了毒源,戒毒者就能从思想上断了念头,加之民警的心理教育和感化,戒毒人员绝大多数愿意配合改造。但是,当他们回归社会后,戒毒心理就变得很难控制,有70%的戒毒者会感到很渺茫,担心回到“有毒环境”后再次染毒。

  其实,在戒毒人员解教出所前,他们都会接受出所教育,一方面接受就业指导,另一方面提高重返回归社会后,处理与家庭等人际关系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按照医学和心理研究,戒毒后8年不复吸才算基本成功。所以,需要社会给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14880489020954937123.jpg (17.71 KB, 下载次数: 30)

14880489020954937123.jpg

u=2241941104,5094052&fm=214&gp=0.jpg (12.7 KB, 下载次数: 24)

u=2241941104,5094052&fm=214&gp=0.jpg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戒冰毒|戒海洛因|戒麻古|纳曲酮|脱毒舒|八卦象数疗法|一起戒毒论坛

GMT+8, 2025-1-22 18:45

Powered by 戒毒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