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平安福 于 2018-1-24 12:24 编辑
很多人都知道毒品一旦沾染就会万劫不复。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往往又会有一些副作用,例如有人就说,以后生病疼痛,坚决不用镇痛药物,怕自己上瘾,这明显就是矫枉过正。
我们知道,中国法律上对毒品的定义除了已经被明确的毒品名称,如海洛因、可卡因、冰毒等外,还有一些就是能够使人成瘾的麻醉和精神类药品。但是在医学界,通常会把吸毒者称之为药物滥用者,因此在医学界是没有毒品这个定义(至少是英语上)。 医学上的定义其实更为准确,毒品之所以对人体产生如此大的伤害和成瘾性,皆是人类的滥用。实际上任何一款毒品,都能在医学上找到其踪影,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毒品其实都是药品,只是有些是合法但已经弃用(K粉氯胺酮),有些是已经非法禁用(海洛因),有些是管制类药物(杜冷丁、曲马多)。 列举几个我们常见毒品与药品之间的关系: a、阿片类药物这类药物可以说是药物成瘾的重灾区,在此之前流通的各类毒品,也以此类居多,治疗成瘾的药物美沙酮、强效镇咳的药物可待因、强力止痛的药物吗啡等,本身就是毒品,其成瘾性可想而知。
阿片类药物中最臭名昭著的莫过于海洛因,但是当初研发它,本是一番好心,想去除吗啡中的成瘾性。上市后,确实帮助很多病人缓解身上的躯体疼痛。但是后期由于美国人对海洛因的滥用,改变吸食方式,才导致海洛因危害和成瘾性倍增,最后医学界不得不把海洛因列为禁用药物。 b、安非他明药物作为激动类药物,安非他明药物在临床上一直用于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和睡眠倒错(Nacrolepsy)。但是它具有刺激大脑中枢神经作用,能振奋精神的作用,结果被人们滥用,作为兴奋剂类毒品。
这其中最有名的就莫过于冰毒,又名甲基安非他明(或甲基苯丙胺)。很多吸毒者反馈说吸完冰毒后,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连续工作几天都没问题,简直就一款提升效率的良药。现在我们知道冰毒大脑、以及中枢神经的连续刺激,最终会让人陷入一种发狂的状态,成为具有暴力攻击的精神障碍人员。 c、聪明药-利他林利他林也被用来治疗 ADHD。比起成瘾性,利他林可能更因为聪明药(Nootropic)的头衔,而被人们所熟知。所谓聪明药,其实并非单纯提高人们的智商,而是通过提高人们的专注力,而使得你在智商测试中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即使并不能直接提高人们的智商,但是它提高注意力的作用也足以成为人们滥用的理由。一项调查表明,美国中学生使用利他林作为提高学习成绩的作用,已经超过它作为毒品的作用。许多家长更是主动要求医生开出此类药物,来帮助子女改善学业。 除开药物的短时副作用不说,由于缺乏长期临床数据,所以关于服用「聪明药」来提高学业成绩是否合理,还有待讨论。 d、异戊巴比妥
作为巴比妥家族的一员,异戊巴比妥常规用于抗焦虑,癫痫,同时相较于传统的巴比妥药物,它有着更优秀的治疗失眠的作用,它还曾经被用作「吐真剂」。但是长期使用该药物后,耐药性和成瘾性不容忽略,它还会对大脑不可逆的损伤。 e、K 粉(氯胺酮)氯胺酮作为医用静脉全麻药品,具有安眠、镇痛作用,曾经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小手术、小儿检查或诊断操作时麻醉诱导及辅助麻醉。人体静脉或肌肉注射后很快出现意识模糊,如入梦境,但仍可睁眼,肌张力增加呈木僵状,对周围环境的改变不再敏感,而痛觉却完全消失,意识和感觉分离。
氯胺酮的成瘾性跟它「分离麻醉」的特性密不可分,但是,它不可逆的脑损伤和膀胱纤维化的副作用,使之逐渐被现代医学抛弃。如今,在夜店、舞厅中,由于它可以让人们暂时忘却烦恼(同时也丧失了警觉性),而被人们继续使用着。 毒品与药品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但是一个走正道,一个走邪道,或者说具有双重人格,具体区别如下: 1、合理用于医疗目的、用以为病人解除病痛的就是药品,反之,滥用的就是毒品。麻醉性镇痛剂与部分精神药品就属此种情况,如吗啡针剂、阿片片、复方桔梗散、可卡因、盐酸二氢埃托啡等。 2、药品是出于医疗的需要,具有医疗价值;而毒品本身不具有药用价值,不是出于医疗目的而生产或使用。现在的海洛因、冰毒及摇头丸等,由于列为非法禁用,因此现在的它们在临床上不具有任何药用价值,仅有毒品单一的属性。 3、“药品”和“毒品”具有双重性质,违背法律规定生产、使用的药品就是毒品,法律规定范围之内的就是药品。 毒品与药品区别,就好比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既能挽救人们,也能祸害人们,一切皆在于如何去使用它。例如前一段时间很火的笑气致瘫事件,这个被列入管制的药物,就因为滥用让青年的女留学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个时候去追求是否为毒品的意义已经不大,产生的伤害是真实存在的。 最后说一句,在我们日常的疾病治疗过程中,如果医生安排使用一些具有成瘾性的管制药物,一定听从安排,严格遵医嘱用,不私自滥用,这样基本不会对此类药物产生严重依赖,更不用说会由此走上“吸毒”之路的无稽之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