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世界十大禁片之一,情欲、毒品、行尸走肉下一个梦幻的世界[/align]
博尔赫斯写过一个小故事,
说有个人立意要描绘这个世界。
随着时间流逝,
他画出了省区、王国、 山川、港湾、船舶、
岛屿、房舍、器具、星辰 、马匹和男女 ,
直到有一天,他猛然发现,
这些纵横线条汇成了自己的模样。
博尔赫斯大约想说的是,
我们一生经历的所有时刻,
都是我们成为自己的原因,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
今天院长要说的电影比较灰暗
——瘾君子的世界,
电影知名度极高,真正完整观影的人却极少,
——《梦之安魂曲》
相信很多人初识它,
是因为世界十大禁片的噱头,
或是女神詹尼佛康纳利的床戏,
但拨开缪误的外衣,其内在更让人惊叹。
这是一部异常坦诚的电影,
人生的苦痛与绝望,
通过锐利的画面表现出来,
锋利到逼迫观众去思考——
希望与绝望,梦想与现实的区别。
影片立足于四个小人物的生活轨迹展开叙述,
将人性的弱点真实的放置在我们的眼前。
毁灭不是用死亡来衡量的,
真正的毁灭,源自灵魂的重创,
但偏偏给你徒留一份驱壳。
你还活着,但你已是行尸走肉。
影片讲述了四个人的边缘生活,
中年丧夫的莎拉整天以电视为伴。
得知她成了一个电视节目的幸运观众,
可以上电视成为明星,
于是她为了穿上那件她年轻时那条红裙子,
而开始了疯狂的减肥计划。
而她的儿子哈里则和朋友泰伦,
在街上贩毒,以此赚取金钱,
希望能和女朋友玛莉安过上幸福生活。
只是前不久哈里刚把家里的电视机拿去典卖,
只为临时满足自己和朋友的毒瘾,
当母亲去赎回电视机时,
商贩也调侃她的儿子没用,
她也不以为然,因为她只有一个儿子,
哈里就是她的一切。
毒友蒂龙向哈里提议向毒贩买一整块毒品,
一半自己吸,一半分开来卖,
这样很容易就能赚回双倍的钱。
听说有钱赚,哈里立刻附和,两人一拍即合。
把贩毒计划告诉女友玛丽,
迅速得到了玛丽的同意。
三人说做就做,蒂龙用黑人身份,
顺利找到黑人毒贩。
一切似乎都很顺利,但在不知不觉中,
这四个人都被自己的向往所牵引,
渐渐走向黑暗的深渊。
为了尽快减肥,
母亲开始食用有强烈副作用的减肥药。
她开始上瘾,服用的量越来越大,
导致自己出现幻觉,
药物的折磨加精神的脆弱,
莎拉最终崩溃,被关进了精神病院。
儿子这边和女朋友为了实现开店的梦想,
和朋友合伙贩毒,贩毒出了岔子。
没有毒品来源,三个人失去精神支柱,
不断堕落,彻底沦为毒品的奴隶。
影片始终以阴暗调做背景,
却压抑着忧悒的底色。
背景的沉郁,突出了人物的鲜活,
酝酿着悲剧的趋向。
整个过程都是堕落和黑暗至极的。
这也是《梦之安魂曲》最特别,
也最坦诚的地方。
它直接将那些肮脏的现实暴露出来,
将那些黑暗中的痛苦摊开,
细细查看它们发黑的纹理,
它的目的只是为了指引我们去寻求一个答案:
这个世界在以怎样光怪陆离、
无法理喻或惨不忍睹的形式行进着。
然而这种直接,却触动了美国电影检查机构。
因涉及大量毒品、幻觉、淫乱、
疯狂的片段,被要求删改。
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为了作品的艺术表达,而拒绝了。
最终选择采用“拒绝等级”和“R等级”两种版本上映。
他宁愿让观众在少量的影院看到它,
也不愿委屈自己的作品。
大量的心理活动刻画,
时而激烈急促,时而平缓流动,
因为这个美好追求的主题本身就是虚幻,
主人公所追求的梦想不过一种虚幻。
梦想固然是用来实现,有一类则需要被粉,
当灵魂与躯体被毒品药品所分离,
那时候,灵魂已不再属于你自己所能控制。
正如玛丽,控制不了对毒品的欲望,
最终选择了用肉体去交换。
我们现在都应该有所欲望,
这是通俗里所谓的梦想和目标。
但欲望的意义更应该是一种引导,
而不是令我们深陷其中,迷失自我。
影片中的各位角色最终的痛苦,
似乎都来源于他们迷失于欲望之中,
欲望成为了他们上瘾的对象。
主角,女友以及好友迷失在毒品的瘾中,
也分别迷失在对金钱的追寻,
对依赖者的追寻以及对回忆的追寻当中。
而母亲则被迫地迷失在了登上电视的那个梦中,
迷失在减肥药给她的瘾中。
镜头艺术处理的最好的一幕,
便是在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
四个人都回归了在妈妈身体里时婴儿的蜷缩姿态。
这是一种最追逐安全的姿势,
也是回归本初的一个象征。
仿佛在尾声的时候,
导演又给予了我们一丁点希望。
然后镜头逐渐进入莎拉的幻想世界里,
在那个世界,
她最终穿上了梦寐以求的红裙子,
画着精致的妆,走上了舞台,
她和她订了婚的儿子紧紧相拥,
灯光洒在她们的身上,流光溢彩的,
这应该就是带着希望的春天了吧。
下一秒,我好像听见了导演的嗤笑声,
因为镜头移切之后,
画面上有聚光灯打下来的轨迹,
正好是一个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