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查看: 428|回复: 0
打印

端午“避五毒”是怎来的

“端午至,五毒出”今天我们来说说“五毒”的故事

再过二天,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自古民间就有端午节“避五毒”的风俗。那么何谓“五毒”?蛇、蝎、蜈蚣、壁虎、蛤蟆为什么被古人视为“五毒”?


清代凤翔版画《张天师除五毒》
“五毒”之蛇,其“毒最烈”

《本草纲目》:蝮蛇之毒“不即疗多死”
“五毒”中以蛇和蝎的毒性最大、害人最深,所谓“蛇蝎心肠”、“心如蛇蝎”就是这个意思。


蛇是爬行动物,因为体温低于人类,又被称为“冷血动物”。尽管大多数的蛇都无毒,但有毒的蛇都能要人命。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部》“蝮蛇”条引南朝梁陶弘景语:“蛇,黄黑色如土,白斑,黄颔尖口,毒最烈。虺,形短而扁,毒与同。蛇类甚众,惟此二种及青为猛,不即疗多死。”

因此,在端午节出现“避毒禳[ráng]殃[yāng]”的风俗后,毒蛇自然就被列入要除杀的对象。如何避害?使用雄黄。传蛇最怕雄黄,《抱朴子》称:“昔员丘多大蛇,又生好药。黄帝揭趍焉,广成子教之佩雄黄而蛇去也。”


山西省毒蛇品种 菜花原矛头蝮蛇
户外防蛇指南在山野里遇到蛇属正常现象,蛇是山野中的原住民,而人类只是山中过客。但也不用太过害怕,其实在咱们山西呢,毒蛇是很少的,认认蝮蛇就行了,三角头的土黄色的不要惹。如果与毒蛇不期而遇,只要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不刻意去惊扰它即可。一、防蛇措施

1、 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如果遇到蛇,若它不向你主动进攻,千万不要惊扰它。

2、蛇是变温动物,气温达到18度以上才出来活动。特别是在闷热欲雨或雨后初晴时蛇经常出洞活动。雨前、雨后、洪水过后的时间内要特别注意防蛇。

3、毒蛇一般夜间活动。此外蝮蛇对热源很敏感,有扑火习惯,所以夜间行路用明火照亮时,要防避被毒蛇咬伤。

4、应尽量避免在草丛中活动或休息。

5、尽量避免抓着树枝借力,在伐取灌木、采摘水果前要小心观察,一些蛇类经常栖于树木之上。翻转石块或圆木以及掘坑挖洞时应使用木棒,不可徒手进行这类活动。

6、如果与毒蛇不期而遇,要保持镇定安静,不要突然移动,不要向其发起攻击。应远道绕行,若被蛇追逐时,应向山坡跑,或忽左忽右地转弯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7、可把随手携带的东西往蛇旁边扔过去,转移它的注意力,或把衣服朝它扔过去蒙住它,然后跑开。


山西省无毒蛇品种 黑头剑蛇
二、蛇咬伤后的治疗方法

(一)一旦被蛇咬伤,应马上就近送往医院处理。

(二)如在野外或不能马上就医的情况下,自行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不能确定被何种蛇咬伤的情况下,应按毒蛇咬伤处理。

2、看伤口,毒蛇咬人有可能把牙断在你肉里,应及时把它拔出来。

3、烧灼:被蛇咬伤后可用火柴头5-7枝烧灼伤口,以破坏局部的蛇毒。

4、冲洗:蛇毒在1-3分钟内是不会蔓延,这时挤出或冲洗伤口,可以有效排除大部分蛇毒。立即用双氧水、0.1%高锰酸钾、盐水或冷开水、肥皂或尿冲洗。切记:千万不要在伤口处涂酒精。

5、扎结肢体:在近心端,用绑带像打绑腿一样螺旋型大面积紧缚肢体,延缓毒液蔓延。

6、应避免剧烈走动或活动,保持受伤部位下垂,相对固定。

7、被无毒蛇咬后无须特殊处理,只需对伤口清洗、止血,去医院注射破伤风针即可。

“五毒”之蝎,其“毒在尾”

《蝎蛇吟》:“蛇蝎虽不同,其毒固无异”
蝎子是何物?隋代刘焯《毛诗义疏》认为是一种古称“虿(chài)”的毒虫:“虿,一名杜伯。河内谓之蚊,幽州谓之蝎。”看来,蝎子是北京一带先叫出来的。蝎这类毒虫尾部带毒刺,古称“虿[chài]芒”,《本草纲目·虫部》“蝎”条引古人言:“蜂、虿垂芒,其毒在尾。”虿毒与蛇毒一样可怕,被刺中可致命。


因为蝎毒很可怕,传商代末君纣王的宠妃妲己发明一种叫“虿盆”的酷刑,就是将人放进有蛇蝎的坑中受刑,故妲己这类女人也被称为“蛇蝎美人”。


妲己
历史上还有以蜇人取乐的记载,据《北史·高绰传》,昏淫的齐后主高纬有一次问同父异母的南阳王高绰,在地方上做什么最快乐。高绰说:“多取蝎,将狙(蛆)混看,极乐。”高纬当夜让人弄来蝎子,放进浴斛里,要人光着身子躺进去,人被蝎子螫得反复号叫,高纬见状大笑不止,还对高绰说:“如此乐事,何不早驰驿奏闻?”


民间认为农历五月为“毒月”,尤以五月初五最毒。巧合的是,高纬和高绰恰巧都是端午这天出生,这加剧了“毒端午”出恶人的印象,民间除毒蝎风俗日盛。


防蝎指南蝎子属于昼伏夜出的动物,喜潮怕湿,喜暗惧怕强光刺激。喜群居,好静不好动,并且有识窝和认群的习性。蝎子多在日落后晚8时至11时出来活动,到翌日凌晨2~3点钟便回窝栖息。所以,一般白天是看不到蝎子的。


“五毒”之蜈蚣,毒蛇的天敌

《抱朴子》:蜈蚣见蛇,“能以气禁之,蛇即死矣”
蜈蚣古称“蝍蛆”。因为多足,又被称为“百脚”,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说的就是蜈蚣。蜈蚣之毒并没有蛇、蝎可怕,能入选“五毒”或与其“比毒蛇还毒”的说法有关。据《抱朴子·登涉》记载,过去南方人多用蜈蚣来捕蛇:“南人入山,皆以竹管盛活蜈蚣,蜈蚣知有蛇之地,便动作于管中,如此则详视草中,必见蛇也。”山里多大蛇,蜈蚣“能以气禁之,蛇即死矣”。


因为蜈蚣能降蛇,民间还有用蜈蚣防身的。明代小说《初刻拍案惊奇》卷三里有一段描写:“岭南多大蛇,长数十丈,专要害人。那边地方里居民,家家蓄养蜈蚣,有长尺余者,多放在枕畔或枕中。若有蛇至,蜈蚣便喷喷作声。放它出来,它鞠起腰,首尾着力,一跳有一丈来高,便搭住在大蛇七寸内,用那铁钩也似一对钳来钳住了,吸它精血,至死方休。”


防蜈蚣指南蜈蚣是有毒昆虫,被蜈蚣咬伤,如果救治不及时,很可能危及生命。蜈蚣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因此,为了减少蜈蚣在室内停留生活的机会,居室内要保持干燥,平时多开窗通风透气。如果无法通过门窗排减水汽,则使用生石灰等干燥剂进行除湿,或是使用空气干燥机进行除湿。


“五毒”之壁虎,比虎还狠毒

《淮南万毕术》:“守宫途齐,妇人无子”
壁虎长得特别,汉武帝时诏拜为郎的东方朔称:“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本草纲目》将壁虎与“蛇”一起分在“鳞部”。


古人为何认为壁虎狠毒?或与其能令女子绝育之传说有关。《淮南万毕术》记载有“守宫涂脐绝育法”:“守宫途(涂)齐(脐),妇人无子。取守宫一枚置瓮中,及蛇衣,以新布密裹之,悬于阴处。百日,治守宫、蛇衣,分等以唾和之,途妇人齐,磨令温,即无子矣。”虎毒不食子,守宫能令人无子,不可谓不毒。


防壁虎指南虽然说壁虎是属于五毒中的一种,但是壁虎是没有毒性的,壁虎能入药,并且药用价值非常高,所以这也是他的可贵之处。


“五毒”之蛤蟆,其毒在分泌物

《淮南子》:“蟾诸,月中虾蟆,食月”
“五毒”中的蛇、蝎、蜈蚣、壁虎都是公认的,只有“第五毒”说法不一,有的地方认为是“蛤蟆”,有的称是“蜘蛛”。与其他“四毒”不同,蛤蟆和蜘蛛还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吉祥之物,为什么又成了“五毒”之一?这与其自身的分泌物确实含毒有关,但与古人早期错误认知也有关。


以蛤蟆来说,早期古人认为蛤蟆并不是好东西,与蜈蚣、蛇是一伙的。《淮南子》称:“月照天下,而蚀于蟾诸;腾蛇游雾,而殆于蝍蛆。蟾诸,月中虾蟆,食月,故曰食于蟾诸。”蟾诸即蛤蟆,蝍蛆是蜈蚣,秦汉时人们认为月食是因蛤蟆作怪,把月亮吃了,并将这种现象与蛇遇到蜈蚣就危险一说相提并论,自然蛤蟆就不是善物了。


防蛤蟆指南

蟾蜍俗称癞蛤蟆,身体表面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其分泌zhi出来的黏液含有剧毒,对人体心脏、消化道及中枢神经产生严重损害。

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的会出现昏迷,甚至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看到这副尊容的蛤蟆,相信大家都会避而远之吧!


民间将蜘蛛当成“五毒”也是这个原因,传蜘蛛会伤人,甚至食人。《本草纲目·虫部》“蜘蛛”条引宋朝药物学家寇宗奭语称:“蜘蛛品多,皆有毒……遗尿着人,令人生疮癣。”蜘蛛毒人的记载颇多。


“五毒”虽毒性极强,但均怕雄黄酒,所以过去端午节“男女皆饮雄黄酒”以避五毒。明冯应京《月令广义》即称:“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余酒染额胸手足心,无虺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

v2-7b93a178078d2fc475473b34b8e781c2_1440w.jpg (43.14 KB, 下载次数: 17)

v2-7b93a178078d2fc475473b34b8e781c2_1440w.jpg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戒冰毒|戒海洛因|戒麻古|纳曲酮|脱毒舒|八卦象数疗法|一起戒毒论坛

GMT+8, 2024-4-28 01:33

Powered by 戒毒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