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查看: 14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毒品可能就在你的“朋友圈”!


[size=4][font=新宋体]  
[align=center]毒品可能就在你的“朋友圈”!
[/align]
近年来,不少新型合成毒品披上了娱乐化的“糖衣”,正在渗透进青少年喜欢的K歌、蹦迪、开Party等娱乐活动中,成为不少青少年追捧的“时尚”。

  再过不久,圣诞节、元旦、春节假期都要来了,伴随着假期,年轻人会安排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其中可能会有涉毒聚会。

  今天,湖北之声《警官在线》栏目邀请武汉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毒检大队副大队长张宏杰做客直播间,给大家介绍吸食毒品的危害、目前社会上又出现的新型毒品。

  武汉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毒检大队副大队长张宏杰

  “新型毒品”(合成毒品)有哪些?

  1、冰毒

  又叫“甲基安非他明”“甲基苯丙胺”。其大多为外观呈像冰的形状,所以俗称为“ICE”(冰、冰毒)。

  冰毒的常见形态:晶体颗粒、晶体粉末、片剂。

  “麻果”“麻古”(音)= 冰毒片

  “麻果”是泰语的不规则译音,实际上是缅甸、泰国生产制造的“冰毒片”。成分主要是冰毒(甲基苯丙胺)和咖啡因的混合物,其外观呈片状,与摇头丸相似。武汉市目前最流行、滥用最严重的新型毒品。

  2、摇头丸

  性状:冰毒的衍生物,以MDMA、MDA等苯丙胺类兴奋剂为主要成分,由于滥用者服用后可出现长时间难以控制随音乐剧烈摆动头部的现象,故称为摇头丸。外观多呈片剂,形状多样,五颜六色。

  3、氯胺酮

  (1)氯胺酮是一种白色晶体粉末(外观类似家庭中的炒菜用的盐),易溶于水;

  (2)静脉全麻药品,在医疗上常用于小儿麻醉剂或局部麻醉剂;一般人只要足量接触2、3次即可上瘾,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3)服药开始时身体瘫软,一旦接触到节奏狂放的音乐便会条件反射般强烈扭动、手舞足蹈,劲狂直到药性消失身体虚脱为止。

  4、新精神活性物质

  又称策划药或者实验室毒品,是不法分子为了逃避打击而对列管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所得的毒品类似物,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或者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中国已经列管116种新精神活性物质。目前国内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涵盖合成大麻素、卡西酮类、苯乙酸类、哌嗪类等,合成大麻素类和卡西酮类包含物质数量最多,生产滥用问题突出。

  为什么新型合成毒品危害性更大?

  很多人,尤其是广大的青少年错误地认为冰毒、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不是真正的毒品,只是“娱乐消遣品”,是无害的。事实上,这些新型毒品对神经系统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其危害比传统毒品更甚。

  1、新型毒品更具迷惑性和欺骗性:

  与传统毒品相比,新型合成毒品对人体的毒害更加隐蔽,由于合成毒品的使用没有明显的身体依赖性,短时间内可以给吸食者带来愉悦、欣快和迷幻感,并且合成毒品常与时尚、享乐、狂欢等符号联系在一起,因此对年轻人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其实,合成毒品更易成瘾。对身体器官的危害更快更直接。

  案例一: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骨外科大夫说:“我们收治了一例病人,由于在迪厅里狂舞,头部大幅运动之后,出现颈背部的疼痛,双上肢的无力和麻木,我们门诊拍片提示了一个颈椎的二度脱位,也就是说颈椎两个椎体之间错开二分之一,这种错位非常非常危险,严重的话可以导致病人的死亡。”

  案例二:深圳市某公安分局一位法医说,在他们辖区因服用摇头丸而死亡的第一例发生在1997年7月9日,死者是四川女孩,21岁。她头天晚上在一家夜总会跳迪士高,服食了摇头丸,回到家药性没有消失,继续跳,并且又服了一粒摇头丸,跳疯了。三四个人想让她停下来都控制不住,一直跳到全身衰竭倒下去。法医尸检结果发现她的血液、尿液里有大量的甲基苯丙胺成分

  青少年如何做到远离毒品?

  1、积极掌握毒品知识

  2、拒绝接受陌生人的馈赠

  3、慎重交友

  4、不要轻信他人

  5、远离染毒场所

  6、不盲目追求时髦

  7、及时反映、求助于长辈或警察

  8、态度坚决,绝不尝试第一次[/font][/size]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戒冰毒|戒海洛因|戒麻古|纳曲酮|脱毒舒|八卦象数疗法|一起戒毒论坛

GMT+8, 2024-5-3 00:21

Powered by 戒毒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